七月份了,在半推半就中,我们已经从上个月的“毕业生”变成这个月的“社会人”了。
从听到耳朵都长茧的“前程似锦”的美好,再到被扔进现实里摸爬打滚的委屈,这中间的落差,你是怎么去一点点平衡和消弭的?
我一个高中同学,今年参加了教招考试,无奈以微小的差距与理想的岗位失之交臂。
这样的结果,难过却也无可奈何,落榜后的她,计划今年找个教育机构先好好待着,打算明年再接着考。
她本身能力不差,也持有教师资格证这个教育行业里的通行证,进了机构的面试,也过了三天的试岗期。在这期间,她除了每天去上班打卡之外,机构还安排了一个学生让她辅导。
中间,兢兢业业撰写了很多篇教案,总共帮机构免费打了七天的工,却在最后的考核中直接通知她没过。
朋友觉得很不可思议,在委婉追问的情况之下,不仅这七天的实习工资和课时费分毫未进,负责人更是连一句“十分抱歉,可能你跟我们机构不合适”这样简单的客套话都懒得应付她,就毫不犹豫将她踢出各种群。
更别说想问一句:“可以请您告诉我一下,我哪里做的不好?自己好反思改正”。
弃之如敝履的速度之快,未免也太人情淡漠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