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是什么意思?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是古代的一首诗词,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社会道理,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。
《公无渡河》又名《箜篌引》,原文是:
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!渡河而死,其奈公何!
翻译:
公无渡河, 叫你不要渡河啊,
公竟渡河。 你却偏偏要渡河。
渡河而死, 现在你渡河被淹死,
其奈公何? 叫我拿你怎么办?
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《琴操》,后在荀勖的《太乐歌词》、孔衍的《琴操》中均有记载。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 箜篌引 。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。子高晨起刺船。有一白首狂夫。披发提壶。乱流而渡。其妻随而止之。不及。遂堕河而死。於是援箜篌而鼓之。作公无渡河之曲。声甚凄怆。曲终。亦投河而死。子高还。以其声语其妻郦玉。郦玉伤之。乃引箜篌而写其声。名曰箜篌引。
常用吟此诗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,却执迷不悟,苦劝不听,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