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南抖音,北快手,王者农药遍地走。”
短视频行业最火的时候,有关快手和抖音的段子层出不穷,网友一边对低俗恶搞进行调侃,一边重建自己崩塌了的三观。时至今日,类似的吐槽越来越少了,严格的监管政策让平台经营更加规范,层层包装之下,草根文化如愿登上了大雅之堂,然而失去了“娱乐至死”的本源力量,短视频行业的第一个寒冬已然到来。
移动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于8月发布的短视频行业洞察报告显示,从今年4月份监管出手,短视频行业用户整体增长态势明显放缓。2017年1月,行业整体MAU(月活跃用户)为2.03亿,2017年12月飙升至4.14亿,翻了一倍;到2018年4月再度飙升至4.76亿,可是到7月只有5.08亿。
除此之外,受“下架风波”的影响,秒拍、快视频等APP的新增用户一度降为0,约谈、整改成为这一时期的常态,全平台都在自纠自查,对涉嫌违规的内容“沾边就打”。
不过仅凭政策就对行业妄下断言显然是不负责任的,短视频流量红利时代,其天花板效应已经开始显现,日活达到一定数量后,如果缺乏优质的内容进行迭代,增速放缓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。不仅如此,竞争压力以及用户品味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。
后来的搅局者
早些时候,明星、网红……都是短视频平台在的热点,稍加模仿就能带来可观的流量,相比之下,内容创意变得可有可无。现如今,国内短视频市场的突出问题是明显的后劲不足,个人意愿也好,政策要求也罢,用户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不但要制作精良,还需要注重差异和创意,依靠现有的制作思路和能力自然无法满足,于是在头部公司的推波助澜下,共同发起了行业的一场大洗牌。